脑瘤常见的临床表现 脑瘤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颅内高压症状和局灶性症状两大类,多呈进行性加重。 两者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,或仅见其一。成年人多先出现局灶脑损害症状,然 后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;小儿相反,多先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。 一、颅内压增高症状 是脑瘤的主要症状,约80%的病人可出现。主要表现为头痛,恶心呕吐、视乳头 水肿。 1.头痛 是脑瘤最早和最多见的症状,见于82%~90%的病人,程度各人不同。初 为间歇性,以早晨清醒时及晚间较多且较重。多以额部或两颞部的搏动性钝痛或 胀痛和变为持续性。咳嗽、用力、喷嚏、俯身、低头时可使头痛加剧。小儿因颅 骨未闭,颅压增高时颅缝分开,故可没有头痛,只诉头昏。头痛往往以一般止痛 剂治疗无效,而以脱水剂治疗则效果明显。 2.呕吐 为主要症状之一,约发生于2/3的病人。常见于剧烈头痛时,多伴有恶 心,呕吐常呈喷射性。严重者不能进食,食后即吐。病人常可因此而严重脱水而 体重锐减。幕下肿瘤出现呕吐一般比幕上肿瘤出现较早且重,这是由于延脑中枢、 前庭、迷走等神经受到刺激的结果。小儿病人常只有反复发作的呕吐为其惟一的 症状。 3.视乳头水肿 是颅内压增高最重要的客观体征。幕下及中线肿瘤病人出现较早, 幕上的良性肿瘤出现较晚,有的甚至不出现。视乳头水肿早期并不影响视力,视 野检查可见生理盲点扩大。当视乳头水肿持续数周或数月之后,视盘逐渐变得苍 白,视力开始减退,视野呈向心性缩小,这是视神经萎缩的表现。一旦出现阵发 性黑朦,视力将迅速下降,甚至很快失明,这时即使手术解除了颅内高压,视力 往往也不能改善。 头痛、呕吐、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征象,称为颅压增高的:"三联征", 是诊断脑瘤的重要依据。但三征并非缺一不可,有时只在晚期才出现,也有始终 不出现者。除了三征以外,颅内压增高还可引起位于颅底的外展神经麻痹(一侧 或双侧)、复视、猝倒、意识模糊、昏迷、智力减退、情绪淡漠、大小便失禁、 脉搏徐缓及血压升高等现象。 二、局灶性症状 随脑瘤生长部位的不同,可引起不同的综合征。它是肿瘤刺激或破坏局部脑组织 所引起,具有病变定位价值。现将位于不同部位的脑肿瘤的局灶性症状简述如下。 1.大脑皮质肿瘤 大脑广泛性病变产生头痛、昏迷、谵妄、全身抽搐和痴呆等一 般症状。局限性病变产生的症状是脑部病变区缺失神经系统产生的功能障碍,这 并不是该病变区脑部结构本身的功能定位。一般来说额叶损害的症状主要为随意 运动、智力方面及精神活动的障碍;顶叶病变为早期而典型的皮质性感觉障碍; 枕叶肿瘤以后头痛和视觉障碍为特点;颞叶病变以颞叶癫痫、视野缺损最为多见, 并出现听觉中枢的失常;岛叶病变,以内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。 2.胼胝体肿瘤 此处肿瘤都侵犯邻近组织,临床表现实际上是邻近结构受损的结 果。胼胝体前部的肿瘤有进行性痴呆、人格改变,可能与肿瘤侵入额叶有关。胼 胝体中部的肿瘤有双侧运动及感觉障碍,下肢重于上肢,与肿瘤向两旁侵犯运动 感觉皮质有关。胼胝体后部的肿瘤可因压迫四叠体引起与松果体瘤相似的症状, 有两侧瞳孔不等,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,两眼向上视不能,称为Parinaud综 合征。由于脑导水管容易被堵,脑积水及颅内高压症状较易出现。凡临床上表现 有进行性痴呆,伴有双侧大脑半球损害及颅内压增高症状,均应考虑之。 3.侧脑室肿瘤 常无特殊症状,以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。视觉症状特别是同向性 偏盲很常见,有的病人可有精神症状。 4.第三脑室肿瘤 症状常不明显,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颅内高压症状。头部处于 某一位置时可以引起症状的突然发作。表现为剧烈头痛、大量呕吐、意识转为迟 钝甚至昏迷,并常伴面红、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,有时可导致呼吸停止而猝死。 常有两下肢突然失去肌张力而跌倒,但意识不丧失,改变体位可使症状自动缓解。 肿瘤侵入第三脑室底前部者可有嗜睡、尿崩、肥胖、生殖功能减退等,个别病人 可有性早熟现象。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出现上丘及中脑被盖部队症状,很似松果体 瘤。
|